林瑞[抗戰老兵]

林瑞[抗戰老兵]

林瑞1908年生於名門望族,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老紅軍。1923年參加海陸豐農民運動,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縣第一區委組織委員,赤衛隊教導員,縣附大區委、組織部長,歷經海陸豐三次起義。大革命失敗後,林瑞轉移香港。抗日爆發在港組織了“海陸豐旅港回鄉抗日服務團”,任東江華僑技術隊特務長,在博羅抗擊日軍,隨後又赴汕尾鎮組織“青抗會”,後任陸豐工委組織部長,收編陸地、海上自發組織的武裝隊伍,成立了後方抗日游擊隊。1944年任東江獨立大隊海陸豐稅站站長,海陸豐人民自衛隊特務長。1948年任東江縱隊六團副官兼鐵流隊隊長和西南區委書記等職。解放後,出任陸豐清管會主任兼農建科長,南方大學黨委、校委,又自辭廣東省總工會副主席和廣州市總工會主席之職,請求回陸豐參加家鄉生產建設,林瑞勤政愛民,淡泊名利,造福桑梓。隨任陸豐總工會主席兼老區建委主任,民政科長。殫精竭慮,鞠躬盡瘁,為國家而不為身謀,一生革命到底,矢志不移,勤政為民,克己奉公,贏得世人的普遍讚譽,1988年10月16日逝世,陸豐縣政府為其舉行了當地最高規格的追掉大會,廣東省省委謝非,福建省鄭重,汕尾市、陸豐縣、海豐縣、陸河縣五套班子,弔唁的老同志有數千之多,縣委縣政府在輓聯上用“征腐惡歷四次戰爭出生入死鐵骨一身留典範,為人民經半個世紀克己奉公清風兩袖樹楷模”。“一生革命為人民自由解放歷經三度險阻;十載風波欣晚歲正本清源安享八旬天年”。《南方日報》於1988年10月25日作了報導。

介紹

林瑞同志生平

林瑞同志(1908.2.12----1988.10.16)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老紅軍。出生於陸豐縣河西汾河村。早期由於受到農民運動先驅者,無產階級革命家彭湃同志革命思想的影響,為找尋民族富強之路,尋求解放,1923年便參加了革命隊伍,投身革命。與後來犧牲的張威等同志都是彭湃同志的優秀學生。在彭湃等革命先輩的帶領下,進行了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革命鬥爭。1926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縣第一區委組織委員,黨內組織戰時情報員、赤衛隊教導員兼農會指導員,1927年參加了史上著名的海陸豐三次革命武裝起義,解放了海豐和陸豐縣城,同年11月海陸豐相繼舉行了縣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縣蘇維埃政府,從而成功地創建了被譽為“中國第一個蘇維埃”的海陸豐蘇維埃政權,踏出了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並最終建立屬於自已政權的第一步,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這是無數的革命先烈和無數的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革命成果。1931年任縣附大區委、組織部長等職。

大革命失敗後,林瑞同志轉移香港,在香港組織參加了“海陸豐旅港回鄉抗日服務團”,為處於低潮時期的抗日革命鬥爭燃起了星星之火;1938年後任東江華僑技術隊特務長,在博羅一帶抗擊日軍,隨後又赴汕尾鎮在海陸豐一帶組織“青抗會”任陸豐工委組織部長,收編陸地、海上自發組織的武裝隊伍,成立了後方抗日游擊隊,1944年任東江獨立大隊海陸豐稅站站長,海陸豐人民自衛隊特務長,1948年任東江縱隊六團副官兼鐵流隊隊長和西南區委書記等職。

解放後,林瑞同志出任陸豐清管會主任兼農建科長,南方大學黨委委員、建校校委,又婉拒廣東省總工會副主席和廣州市總工會主席之職,請求回陸豐參加家鄉建設,造福桑梓,隨任陸豐縣總工會主席,老區建委主任兼民政科長等職,為家鄉建設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文革期間,林瑞同志慘遭迫害,但他仍然意志堅定,相信黨,相信組織,毫無怨言,不計個人得失,直至平反昭雪。同時在平反冤假錯案、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落實幹部政策的過程中,為大批老幹部老同志提供了翔實的證明材料,使問題得以澄清解決。並為陸豐黨史提供了大量寶貴的革命歷史資料,為此中共中央黨史徵集委員會還發函致謝。1981年組織上批准離休,享受行政十三級待遇。

林瑞同志勤政愛民,淡泊名利,為國家而不為身謀,一生保持著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高尚品格。他革命一生,戰鬥一生,是光榮的一生,林瑞同志一生革命到底,矢志不移,勤政為民,克己奉公,始終保持著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高尚品格,贏得世人的普遍讚譽,1988年10月16日逝世後,中共陸豐縣委和縣人民政府對其光輝的一生作出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評價,成立了治喪委員會,為其舉行了當地最高規格的隆重追掉大會,縣委陳佛枝副書記主持,廣東省省委謝非同志,福建省鄭重同志,汕尾市、陸豐縣、海豐縣、陸河縣五套班子,陸豐黨政各部門、聯誼會,各鄉鎮及省市縣許多領導同志、上級有關部門紛紛發唁電並送花圈悼念,各地趕來弔唁的老同志有數千之多,縣委縣政府在輓聯上用“征腐惡歷四次戰爭出生入死鐵骨一身留典範,為人民經半個世紀克己奉公清風兩袖樹楷模”。“一生革命為人民自由解放歷經三度險阻;十載風波欣晚歲正本清源安享八旬天年”。對其一生作了高度的概括,《南方日報》於1988年10月25日作了相關報導。

為繼承光榮的革命傳統,維護黨的革命真理和客觀歷史,弘揚蘇維埃老區的革命精神,讓我們記住這些用生命和鮮血譜寫的歷史,緬懷革命前輩,讓革命精神永存。

風雨不易色俯首事工農

——老紅軍林瑞的革命人生

陸志

在陸豐人民路中段,有一幢樓房,是1982年陸豐縣委建造的。這幢樓住了八戶人家,主人都是1938年以前參加革命的老幹部,因此老百姓叫它三八樓,也叫紅樓。八位老幹部,七位是南下幹部,唯有一位是陸豐本地的老紅軍,他就是在陸豐家喻戶曉的林瑞同志。

林瑞,1908年2月12日出生於陸豐縣河西汾河村,全家務農為生,祖父是晚清秀才。他1923年參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與張威等同志一起,在彭湃的帶領下,進行了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革命鬥爭,參加了著名的海陸豐三次革命武裝起義,為建立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海陸豐蘇維埃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曾兩度被國民黨反動派以“陸豐第一匪首”懸賞通緝,遠近聞名。解放後,不僅老一輩的人熟知他,老同志對他敬重有加,就連50年代出生的一代,也幾乎都是聽著他的革命故事長大的。

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屠殺共產黨人,革命陷於低潮。海陸豐第一次武裝起義失利時,林瑞奉命冒險護送李秀藩縣長的家屬回家鄉五華安置。本來那段時間,他完全可以在五華躲避。那時交通不便,信息不靈,誰也不知道路上會發生什麼情況。然而任務完成後,他即馬不停蹄地趕回陸豐,參加張威同志領導的攻打碣石城的戰鬥,浴血攻城七天,直到戰鬥失利退回陸城,轉戰大安。同年9月,農軍打回陸城,不久又撤退到大安。林瑞在陸城和人合夥辦了一個染衣店作掩護,進行地下工作。10月10日夜,林瑞接到情報說南昌起義軍來了,他通知農會負責人發動農民煮粥迎接起義軍,不料副師長歐學海唆使部隊向陳濟棠部投降,把幾位農會骨幹和送粥的農民兄弟抓了起來。駐紮在大安的張威同志全不知情,正從大安騎馬趕來陸城迎接南昌起義軍。情況萬分緊急,因當時迎仙橋已被封鎖,林瑞連夜泅水過陸城舊圩,往大安方向急跑,在路上將張威攔回。11月7日晚,林鐵史率農軍攻打陸城,林瑞等在城內組織接應,追擊敵人,次早建立蘇維埃政府,林瑞被黨組織安排在第一區任戰時情報員、農會指導員兼赤衛隊教導員,參加了攻打上沙、昂塘、上埔、碣石的戰鬥。

1928年3月,歷時120天,史上稱為“四月政權”的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在反革命勢力的瘋狂反撲下終於失敗。林瑞與革命軍餘部退守大安,幾天鏖戰,陸豐縣委和起義軍團部負責人陳國孫、吳鑒良、彭元章、余章南等同志或戰死,或被捕犧牲。我軍在大安洗漁溪橋與國民黨戰鬥失利,林瑞將倖存的同志拉到自己家鄉汾河,利用他在家鄉的威望和民眾基礎,安置傷員,保存火種。4月底,通訊員林德培出去送情報時被捕後立遭槍殺。獲悉林瑞在家鄉汾河,偽民團團長蔡乃伍串通劣紳林岳,4月29日帶領兩排人馬,徑奔汾河“直搗林瑞老巢”,就在那一天,林瑞母親慘遭殺害。林瑞同父親等人在外躲到天黑逃往他村。此後很長時間,民團偽軍天天抓人,屠殺革命同志,林瑞家被洗劫了五次,一間空殼房被封三年,家人四處逃命,無家可歸。林瑞跟父親逃到汕頭,在郊區一小鄉村住下,一邊幫人磨豆腐賣豆乾勉強餬口,一邊想法打聽家鄉的情況。幾個月後,林瑞歷盡艱險秘密回到陸豐,找到原農會老交通員,寬塘村的王娘智,在他的幫助下,爬過九龍嶺,找到了新任區委負責人沈長命。沈長命和地下黨的幾位領導同志研究後,通過一個有錢有勢的開明紳士黃佚夫,讓林瑞到東海鯉魚潭管理灰窯,當時東海鯉魚潭還是極為偏僻的地方,灰窯里只有林瑞和另外一個工友,隱蔽條件很好,正好做黨的地下交通點。

工作一段時間後,海陸豐縣委負責人指示林瑞到陸豐第二高小吸收馬耀輝等同志組織地下團委,做黨的宣傳工作。這個組織代號為“羅光”,他們把宣傳革命的標語,傳單撒滿陸城各個角落,弄得敵人草木皆兵,四處設卡搜查,連趕集農民的竹笠,婦女的髮夾都要搜查。

1929年10月,黨組織安排團工委的謝九龍接替林瑞的工作,將他調任區委常委,隸屬閩粵贛邊區紅軍第六軍17師49團,團長是彭桂。那兩年時間,他們為重新建立海陸豐蘇維埃越權,經大小數十戰,林瑞和戰友們英勇善戰,威懾敵膽。在河口的一次戰鬥中,一位被俘的敵軍連長聽說他們是49團的,嚇得臉色鐵青地說:“我們不知是49團,若早知道,哪敢跟你們打”。那年有名的“南山凹戰鬥”。也讓林瑞和他的戰友聲名大振。

其時山區的民團有的被我武裝力量繳了槍,有的自動解散。但平洋敵占區的民團還存在,尤其是上埔村最反動,與他們作戰多次都未能解決。6月的一天在包圍東山民團時抓到來東山賭博的上埔村民30多人,交由林瑞審問,被抓的人一聽是這么“惡”的人來審問,十分害怕,以為必死無疑。林瑞審完,知道這些人是受麻痹的民眾,根據黨的政策,教育後即予釋放。沒想到這竟為收復上埔起了關鍵作用。事隔不久,林瑞同林其夏往沿海邊區聯絡海軍洪慶史,那晚交通員林添順帶路,要從上埔經過,林瑞對他倆說:“萬一碰上上埔民團不要慌,由我對付”。過了河踏上田埂,兩旁稻穀茂盛,月色清亮,果然上埔民團二十多人埋伏在稻叢中,只聽到槍栓通響,叱:“口令!”只聽到林瑞大聲答:“我是林瑞,要找你們團長。”他們放下槍帶林瑞他們進村,民團團長派人煮雞粥招待,林瑞向他們宣傳黨的政策,講明形勢,並利用他們與國民黨之間的矛盾,打通了他們的思想,終於不費一槍一彈收復了上埔。收復上埔作用極大,此後使附大區村村都可串連活動,不再受限制,其他各區也同樣活躍。

1931年陸豐並為附大區、金碣博區、南湖甲區、新口田區四大區,林瑞擔任負責附大區委常委,組織委員。國民黨登報懸紅緝拿林瑞,稱其為“陸豐第一名匪首”,他們的小報每天都登“共匪林瑞部又串擾某某XX地方!”並組織便衣隊到處搜捕。

在林瑞出生入死的戰鬥生涯中,“虎口脫險”是常事。1931年夏天某次,因為要搞給養,林瑞帶一連兵力到上埔水從堀抓大地主林火清,地主親屬提槍衝出,被林瑞卡住,為了繳他的槍,林瑞追出很遠,單獨一人差點被民團圍住。第二天清理了繳獲物資,九團決定轉移駐地,留下區委七人最後撤走。一切安排好後,清早,林瑞帶齊了裝備:一把洋雨傘,一套常衣縛在背上(準備化裝時用),背上米條、毛毯、包袱,插一把左輪,身穿大襟衫青膠鞋,帶著伙頭林扶準備先下山搞一伙食。四處一望沒有發現問題,於是下山。剛到路口,敵人槍響了,林扶走前面向前一衝,跑過去鑽入樹叢了,林瑞在後面已不能過,只好跳下路邊水溝,後面槍彈如雨,殺聲如雷,敵軍官看見林瑞的裝束,知道是領導人物,於是大喊:“不要開槍,抓活的,是條大魚,他跑不了的。”林瑞聽了更奮力奔跑,將全部行李拋掉,只存緊縛背上的雨傘及一套衣褲,提著手槍跌倒了爬起來又跑,有兩個兵緊跟在他後面,刺刀尖眼看就要頂上他的屁股了,林瑞回手向後打了二發子彈,他們臥倒,也不知有無打中,只顧拚命地飛跑,登上山嶺即滾下嶺背面,因草很密看不見石頭,此時山里又發大霧看不多遠,一路半爬行,衣服被荊棘勾破,身上到處都劃破了皮,膝蓋被石頭磕破流血也不覺痛,爬過西山界,一輪紅日已升竹竿高了,霧也散了,敵人仍在搜山。林瑞把爛衣褲脫掉,忍著劇痛換上化裝用的新衣,撐起雨傘,大搖大擺地走上大路,民團們看林瑞的裝束,以為是商人,沒多理會。林瑞脫險來到駐地與戰友會合。

就在這個時候,一場災難降臨了,全黨全軍開始清洗AB團。1931年端午節的前一天,時任陸豐附大區委組織部長的林瑞同志到龍溪村(距陸豐縣城10公里左右的“13鄉”之一)開支部會,剛過後坎村,剛剛死裡逃生的地下交通員張連如跑來報告說,他與王仁和(另一位交通員,此時已犧牲)被抓去見區委書記陳竹平,陳要他倆承認是AB團,林瑞是頭子,他倆不承認,即被押出槍決,他拚死逃脫,十四位區委委員也已被槍決,現已通知各農會,捉拿AB團頭子林瑞。林瑞聽罷如五雷轟頂,此前他雖風聞要清洗AB團,但絕沒想到一夜之間,他那十多位與他同生共死,忠心耿耿的好戰友,竟被當做AB團死在了自己人的槍下。形勢的險惡逼得他無處立足,只得通過層層關係,歷盡艱辛碾轉逃到了香港。到了香港才知道,因AB團逃難的戰友還有不少,其中還有彭湃同志的親屬。在港期間,林瑞跟這些同志團結一起,與香港地下黨特委取得了聯繫,繼續宣傳革命。當時曾經由於市委在小報中罵英政府,領導爭取工人權益的活動,引起港英當局注意,派兵抓了一百多人,市委林道文被捕後移交廣東省國民黨,後被殺害,林瑞他們住在聖教會躲過了這一劫。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在廬山會議發表聲明,聯合抗戰。這時,林瑞和吳樂、陳雲山、李子堯、朱榮等同志,向旅港同鄉會負責人鍾秀南申請回鄉參加抗日。得到鍾秀南的支持。由於國共合作,港英當局也已不太計較中共地下黨在香港的活動,於是鍾秀南大張旗鼓開展同鄉會活動,呼籲旅港華僑捐款捐物,並組織回鄉抗戰學習班。1938年2月,以朱榮、林瑞、吳樂為負責人的海陸豐抗日服務團40多人,攜帶大量藥品、槍枝、彈藥等抗戰急需品回到內地,投身抗戰洪流。林瑞被任命為東江技術隊特務長,這個“特務長”不是特工。而是個工兵的後勤隊長,主要為抗日隊伍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輸送物資,安置傷員等等。但也要打戰,在博羅,林瑞的技術隊就與日本鬼子打了一場遭遇戰,短兵相接,敵人的飛機在他們的頭上盤旋周邊轟炸。他們利用有利地形打得鬼子屍橫遍野,大獲全勝。後組織上派林瑞回陸豐做地下工作,他從博羅一路步行回來。上級同意成立陸豐縣工委,林瑞任組織部長,即和朱榮、黃欣、劉庭光組織成立青年抗敵同志會,不久因受敵人注意,被迫解散。

1939年1月,組織派林瑞、郭堅與海豐的莫知伍、卓學做等人去葵潭建立三民中學,郭堅當教師,陳編、陳鶴年、莊岐州等一批青年就是該校培養出來的。林瑞等同志則負責擴招抗日游擊隊伍,收編零散小股地方武裝。那時間,林瑞曾獨闖葵潭招田村,會見土匪頭子王相、蔡懷抱。向他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鼓動他們一致抗日,成立抗日後方游擊隊。

1944年,林瑞調回陸豐做情報工作。那年12月底日軍進入陸城,國民黨軍隊一直退入西北區,我游擊隊在敵後打擊敵人。有次林瑞化裝成寫聯的,入陸城打探情報,在馬街頭碰上日兵,將林瑞抓去,原來是要林瑞給寫幾個字。鬼子見林瑞字寫得好,一高興就放了他。另一次也是在街上,碰上一個穿便衣的鬼子,他雙手從林瑞左腰一直摸到後腰,要是再往右一點就摸到槍了!又一次有驚無險。

1945年4月,東江縱隊獨立大隊隊長吳海和政委林英向組織提議,任命林瑞為陸豐稅站站長。8月日本投降,勝利的喜慶氣氛還未散盡,國民黨186師就直逼海陸豐,鍾超武的軍隊則開進可塘,內戰已不可避免,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上級決定避敵鋒芒,。轉移惠東寶。林瑞當時的任務很重,要了解敵情,收稅等,大隊一轉移處境更危險,偽兵化裝搜捕收稅的同志,在赤坑站三位收稅的同志被抓住,幸虧勇敢機智掙脫跑回來,林瑞立即把稅站關了,轉移雞曲山鄉府,途中遭敵人伏擊,機槍橫掃,林瑞臥倒爬著走,爬上山頂過嶺腿又抽筋,差點性命難保,幸虧曾流帶一隊伍前來救援,才得以突圍脫險。

1947年,林瑞又被調回海陸豐人民自衛隊任特務長。當時隊部駐紮大安洞,林瑞常帶著十幾個人下山找糧食。向農民買了米裝成小包,同志們挑回營。路上要過二條大水澗,每逢下雨澗水更猛,其他同志多不會游水,林瑞常常是用一隻手抱住米包,一隻手划水,一包包送過對面,又用繩索把同志們拉過去,三、五天必經一次,有時累得病倒了,發冷、發熱,並從此落下了胃痛病。有次海豐偽縣長黃乾帶了幾百兵來打大安洞,接到情報後,林瑞急忙帶十幾個同志下山搞物資做準備。一切安排好,同志們都上山了,只剩二擔軍服由兩位同志最後擔上山,林瑞押後,在村口的大樹下想休息一下再走,誰料因整夜無眠太過疲勞,一坐下竟然睡著了。敵人進村了,一個小女孩跑過來搖醒林瑞說:“同志,兵來了!”林瑞驚醒立即就跑,跑到大坑邊,看到最後出發的兩位同志在前面挑著擔弓著腰正在爬嶺,大隊敵兵正朝這邊走來,林瑞不敢出聲,立即飛跑上去,拉他二人隱蔽在大石後,一動也不敢動。幸好這些兵到了他們面前竟傳令就地休息,一邊跟下面的人聯絡,林瑞他們三人大氣不敢出,待這些兵走後才繞路而行。

幾個月後,組織調林瑞負責搞武裝。期間,他緊緊依靠民眾的擁護,曾經帶領隊伍在可塘大路邊布下疑陣,以少勝多,繳了偽聯防隊十三支洋槍一挺機槍,充實了部隊戰鬥力。不久組織決定派林瑞回陸豐開展工作。他領了一點錢,獨自一人回來,憑自己的民眾基礎和膽識,著手準備擴槍擴人。他到黃塘、西山、青塘等地發動民眾,搞統戰工作,聯繫地富打擊國民黨,青塘的幾個地主智娥、智藩等很快被他教育爭取過來。有一次,他與同志事先了解摸清了駐大安偽軍的活動規律,帶了十一位同志化裝進入大安,趁偽兵吃飯時,十一支短槍猛衝進去,偽兵來不及放下飯碗就乖乖投降。

1948年,東江縱隊另置東北大隊,林瑞任六團副官兼鐵流隊隊長。敵人忌恨林瑞,將目標轉移到他的家屬身上,偽聯防隊包圍了他的家,他家財物被搶空,親屬被抓五人,林瑞妻子是地下交通員,因當時外出送信不在家倖免被捕,兩個孩子,一個十一歲,一個四歲,哥哥背著弟弟逃入甘蔗地脫險。

1948年春節過後,在藍造司令員的帶領下,以鐵流隊為前鋒,攻打陸城。因守衛陸城的偽縣長賴舜巡是行伍出身,占據有利地形防守有方,我軍久攻不下,傷亡過大。後又獲悉,敵人從海豐抽調258師夾擊我軍,於是,上級決定放棄攻城,先打大安。這場攻打陸城的惡戰,我軍傷亡慘重。主力部隊撤退後,林瑞看到後勤部留下來處理傷員的同志人地生疏,擔架也找不到,他即跑到下壠村找幹部發動民夫找擔架。忙到晚上十點多,收了七位犧牲同志遺體沒埋葬,烈士遺體被太陽曬過後腐臭難當,林瑞心如刀絞。次日一早他派人去大安買棺木,只買回五副,他探知葵婆洞有兩副壽材,即說服民眾先讓了出來。烈士遺體血肉模糊,又有屍臭,農民兄弟不敢近前。林瑞自己動手清理他們的遺體,將他們安放棺內,旁邊農民兄弟才慢慢近前幫忙,抬上山安葬。林瑞後來回憶說:“在做這些事的同時,一邊還要注意有沒有敵人追來。我一生歷險無數,大小戰鬥都經歷過,對於生與死都能坦然面對。但這次惡戰後,我三日三夜無睡眠,以後經常回憶起那場面,經常做夢夢見”。

打下大安後,林瑞任西南區區委書記。在西南區,林瑞堅持發動民眾,打擊反動勢力,沒收惡霸地主家財分給農民,向地主退租,搞統戰工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爭取一些大地主的子弟參加革命,聲威日漸壯大。敵人懸紅買他的人頭。這是林瑞第二次被懸紅緝拿。

1949年,劉宣司令員率東縱主力部隊解放了陸豐,林瑞轉業到地方工作,出任陸豐清管會主任兼農建科長。1950年在廣州南方大學學習,期間任黨委委員、校委,後自辭廣東省總工會副主任和廣州市總工會主任之職,請求回陸豐參加家鄉建設,隨即擔任陸豐總工會主任兼老區建委主任,民政科長等職,為家鄉建設殫精竭慮,鞠躬盡瘁。

林瑞一生革命矢志不移,英勇無畏,勤政愛民,淡泊名利,始終保持著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高尚品格,贏得世人的普遍讚譽。1957年,廣東省在海豐隆重舉行“海陸豐蘇維埃政權成立30周年”紀念大會,林瑞與黃秀文、莊秉心都是籌委會成員。期間,省委書記、副省長古大存還曾專程驅車到陸豐林瑞家中,看望了這位老戰友,接他一同往海豐參加紀念大會,並讓他在大會上作報告。他於1988年10月16日逝世,中共陸豐縣委和縣人民政府成立了治喪委員會,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對其一生作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評價。廣東省委謝非同志,福建省委鄭重同志等省市縣許多領導班子,汕尾市、陸豐縣、海豐縣、陸河縣五套班子,陸豐黨政各部門,各鄉鎮紛紛發唁電並送花圈悼念,各地參加弔唁的老同志,民眾有數千人之多,《南方日報》於1988年10月25日作了相關報導。

整個戰爭年代,林瑞都是一往無前,時刻做好了為革命犧牲的準備。沒想到解放後的歷次政治運動,他也是首當其衝。“反地方主義”在劫難逃,文革期間更被冠以“黑幫頭子”“暗藏的反革命、特務”“地主婆周鳳(彭湃烈士的母親)的死黨”等罪名,炮轟他的大字報在陸城貼了數百張,多次被批鬥、打倒。1968年8月,文革運動升級,為躲過單位造反派的人身迫害,民眾把他接回老家藏匿,這情狀與解放前打游擊相似,真令人有點哭笑不得。種種冤屈和磨練,一次次的洗禮,沒有動搖他的信念與意志,他始終保持著一個共產黨人的本色,無怨無悔、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地工作,直至平反,離休。平反後,他為一大批被冤屈受迫害的老幹部老同志提供了翔實的證明材料,使他們的問題得以澄清解決,並為陸豐黨史提供了大量寶貴的革命資料,為此中共中央黨史徵集委員會曾發函致謝。

林瑞[抗戰老兵] 林瑞[抗戰老兵]

他們這一代老同志,不少人都是生性打抱不平,扶危濟困,或因受了先驅者的思想影響,或以後接受了共產主義理想教育而投身革命。林瑞就是這樣,他自幼正直勇敢,學生時代,正當他在尋求革命道路時,又在彭湃和張威兩人身上,看到了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堅定了革命的信念,將自己固有的凜然正氣升華為共產主義信仰,並堅貞不屈為之奮鬥終生,彭湃燒田契等革命壯舉,點燃了他心頭的火光,而他在協助張威工作時,親眼所見的一件事,對他觸動很大:那年臨近春節的一天,張威母親來向張威要兩毛錢,他卻沒給,讓母親自己想辦法。母親走後,張威對同志們說;“俺不是做官賺錢,我兄都翻身穿一雙新鞋,我一雙烏粗腳還是穿木屐呢!”到了中午,一位來請示工作的農民兄弟要回去,張威拿了四毛錢塞到他的口袋說:“食點心去。”張威的無私精神和階級友愛的情懷,讓林瑞終生難忘。在他此後的革命生涯中,嫉惡如仇,矢志為公,俯首事工農,視同志如手足,成為他發自內心的原則和感情,成為他終生踐行不移的信念。  

人物評價

悼"老紅軍戰士林瑞同志"

征腐惡歷四次戰爭出生入死鐵骨一身留典範

為人民經半個世紀克己奉公清風兩袖樹楷模

中 共 陸 豐 縣 委

陸豐縣人民政府敬輓

一九八八年十月

"挽林瑞同志"

鬧革命,戰陸城,入碣溪,同將生死置於外,回思情誼猶如舊。

共高齡,都臥病,互關照,一樣兒孫欣滿堂,痛哭斯人競遽歸。

讀劉汝亮先生贈閱《芝苑吟草》龍山中學卓之著,其中有卓之代馬克老師挽林瑞同志聯。現摘錄於林瑞世伯台前,聊慰英靈,時已丑年初冬。

挽“林瑞同志”
老紅軍戰士奮鬥一生歷經三度艱險
立汗馬功勞風波十載終享八旬高齡
馬毓英1995.10.

林瑞同志逝世

老紅軍戰士,原陸豐離休老幹部林瑞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10月16日在陸豐縣城逝世,享年81歲。

南方日報刊登 南方日報刊登

林瑞同志是陸豐縣河西鎮汾河村人,1927年參加海陸豐蘇維埃武裝鬥爭,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林瑞同志追悼 會已於10月22日在陸豐縣城舉行。  

林瑞逝世黨政機關所送花圈 林瑞逝世黨政機關所送花圈

軼事典故

這位是“林司令"林瑞

,第一次見面時,叔是這樣介紹的。高挑身材,生性豪爽,多材多藝,不甘寂寞!?七十年代的某個場合,林瑞伯伯站在我身後,指著前面來人對我說(他)就是你嬸的通訊員。(嬸,代號雲南。)

“林司令”林瑞伯伯。英靈永垂!

烽火見真情---華僑 港澳同胞回國參加抗日救亡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廣大華僑 港澳同胞發揚愛國愛鄉的光榮傳統,在國難當頭的關鍵時刻,面對日寇的野蠻侵略,他們組織華僑回鄉服務團,滿腔熱血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一九三八年初,海陸豐旅港回鄉服務團首先回到陸豐縣。翌年,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成立,兩個服務團改變為東江華僑服務團第二團,一九三九年十月東江華僑服務團海陸隊(吉隆波隊)加強陸豐的抗日救亡工作。在陸豐縣人民抗戰歷史上發揮重要作用:

(一)服務團團結路各界人士,各階層青年,廣泛開展統一戰線,對抗日救亡運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到西安與蔣介石 張學良 楊虎城談判,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經過“七七”盧溝橋事變,終於在一九三九年九月下旬,國民黨公布了國共兩黨合作宣言,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

曾在海陸豐蘇維埃時期參加革命的同志,在國民黨的殘酷追捕迫害下,逃亡到南洋 東南亞 港澳。這些僑胞在僑居地繼續從事革命活動,抗戰爆發後,他們便成為發動僑胞支援祖國的中堅力量。尤其是國共合作的訊息傳到南洋 港澳之後,他們更率先回響祖國的召喚,組成了海陸豐旅港回鄉服務團,這個服務團的成員有陸豐籍的劉騰光 朱榮 林瑞陳真黃國榮 柳靜山 鄭邦英等。他們回國前已在僑居地發動僑胞捐款抗日救國。如陳真在印尼發傳單宣傳抗日救國,並因此被印尼當局驅逐出境;又如柳靜山從南洋回來時曾自登報聲明:華僑青年柳靜山回國參加殺敵。

一九三八年初服務團的成員先後回到陸豐,他們根據陸豐過去曾是“紅色蘇區”的特點,採用特殊的合法身份,首先與國民黨當局取得聯繫,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各界人士組織了有各方面代表參加的青年抗敵同志會。這個青抗會的領導成員有:我黨縣工委書記 劉騰光 國民黨縣教育科長 鄭道書(中共旅日東京留學生特別支部成員,後失去聯繫) 進步青年陳編以及國民黨黨部秘書林鑒明。各區也組織了青抗分會,南(塘) 甲(子)區 李甦 郭堅;碣(石)湖(東)區;莦介山 陳信忠;大安區:李德球 李振雄 楊良;河口河田區:朱青 葉正 鄭萬有;博美區 :陳真南塘區還有王世英。宣傳 黃歧 陳賀年 陳茂蓬;歌詠隊鄭達飛;鄭達忠負責出版“陸豐青年副刊壁報”

青抗會成立後,他們到各地張貼標語 漫畫 出版壁報和組織街頭演講,向民眾宣傳坑日救亡,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精神,使以前沉寂的抗戰局面沸騰起來,掀起全縣性的抗日高潮。青年們踴躍地奔赴抗日前線,出身地主家庭的李振風 李振雄兩位青年,受到僑胞愛國熱忱的影響,他們以民族利益為重,放棄優裕的生活,化妝北上延安抗日大學,後赴抗日前線。

(二)服務團利用公開合法的地位,積極配合地下黨的工作,發展了共產黨組織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海陸豐建立了全國聞名的蘇維埃政權,那是的陸豐縣發展了大批的共產黨員。一九四三年以後,由於國民黨當局的殘酷鎮壓,黨組織暫停活動,許多黨員逃亡南洋 港澳,一部分逃往國內的其他省市。直到一九三七年國共合作,才陸續恢復支部的活動。服務團先後回來的僑胞中,有蘇維埃時期任過揭陽縣委書記的劉騰光,服務團的副團長朱榮,是蘇維埃時期的區委書記 縣委委員。

服務團的成員中有以劉騰光為首的黨員五名(劉騰光受中共香港南委的派遣).他們以服務團成員的合法身份,回陸豐發展的組織,第一步是聯繫過去的老同志,第二部是在抗日救亡運動中,吸收積極抗日的青年入黨,增加新鮮血液。原有的老同志經過一段時間的聯繫和考驗,取得了重建組織的基礎,終於在一九三八年春,在陸豐附城龍潭村劉家祠,召開了陸豐縣第一次工委會議,參加會議的有黃熊(偽查緝所工作) 陳宗器(碣石查緝所工作) 吳其正 李宗 柳靜山 楊良 林瑞 李甦 郭堅,其中陳志 李挑因故未參會。會議由劉騰光主持,傳達中共香港南委的指示;學習了中共六中全會決議。決定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宣傳我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配合服務團,推動各區青抗會從新組織起來。繼續聯繫過去老革命同志,吸收新鮮血液入黨;會議並決定成立中共陸豐縣工委,劉騰光任書記 黃熊任統戰 郭堅任宣傳 楊良任青委 林瑞任農委。各區發展黨組織的任務也作了具體分工,指定專人負責。至此,陸豐的黨組織在服務團的黨員幹部努力下,有了嚴密的組織機構,並以服務團的名義領導著全縣抗日救亡運動的工作。

(三)服務團據理力爭,反抗國民黨頑固派的迫害,竭盡忠誠,經受考驗。

“七七”事變不到一個月,北平 天津相繼淪陷。到一九三八年三月,僅半年多時間,華北全境淪陷。侵華日軍無惡部作,占領南京時進行大屠殺,被殺害的中華兒女竟達三十萬之眾。一九三八年十月華南門戶廣州,華中重鎮武漢先後陷落。國民黨政府遷到重慶。值此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南洋惠僑救鄉會與香港三個比較有影響的愛國團體惠陽青年會 海陸豐同鄉會,餘閒樂社商議,決定決定成立東江回鄉服務團,並把原先回來的海陸豐回鄉服務團改編為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第二團。一九三九年十月,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海陸豐隊到達陸豐。這個隊的團員大都是吉隆波華僑青年,以便利工作,中共陸豐縣委派吳洪 楊庭鉞 黃歧 郭作屏等協助指導該隊,開展抗日救亡工作。他們駐在陸城舊圩的孔廟(紅學),天天出發到附城村莊宣傳抗日救國,並把從南洋募捐來的藥品,給農民治好霍亂症,深得同鄉會及當地民眾的好感。就在這時國民黨當局卻掀起了反共高潮,國民黨陸豐縣黨部遵照其上司意旨,密保服務團的活動情況:說什麼查該團海陸豐隊一行二十餘人,到縣工作時間許久,並未履行登記手續,過境時復無呈驗許可證,且從隊員中成分複雜,多非華僑子弟,更無一人為陸豐籍者,為其掛名為陸豐隊,民不符實。其行動甚為詭秘,不與黨政當局聯繫,復經派員調查,言詞表露似有某黨活動。本部為謀杜其蔓延,以免重演民國十六年之赤化慘禍計,及遵照迭令,並尊奉第四戰區政治部二八年八月陷日*節開“郭靜之團體,必須向當地最高黨政軍進機關呈驗許可證,否則應加防範”……吉隆波隊在陸豐開展抗日救亡僅二個多月,即遭國民黨當局驅逐出境,撤回惠州。

服務團對國民黨假抗日真反共的陰謀,進行了尖峰相對的鬥爭。南洋英荷兩屬惠僑救鄉會主席黃伯才,致國民黨當局的函中指出:……再有一層,前次在陸豐被黨部葉書記長所逐出境者,乃為吉隆波隊,系吉隆波華僑子弟,如是更加證明先生所得密報毫無價值。……批駁了國民黨當局的謊言,同時東團還在香港等地招待社會人士揭露國民黨不團結的罪行。造成社會輿論,從而使中國民眾明確,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真正的領導坑日的政黨。

愛國民主人士鄒韜奮等二十三人在國民參議會,發表強烈聲明力斥國民黨頑固派倒行逆施 胡作非為,在國內外強大輿論壓力下,頑固拍被迫放棄對東團的迫害,南陽僑團進一步號召僑胞們繼續支援祖國抗戰的偉大事業。

(四)服務團堅持統戰政策,積極配合地下黨的工作,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堅強的抗日骨幹。

國民黨陸豐縣縣長歐汝鈞貪污腐化,勒索民眾,大發國難財。他口頭說要抗日,實則大肆鎮壓進步青年,限制東團的抗日救亡工作,甚至連東團從南洋 港澳募捐來的款項,都不準以東團的名譽發出,要交給國民黨政府處理。服務團對此險惡環境,採取了統戰的辦法,利用原國民黨十九路軍愛國將領翁飛騰的關係,轉移到臨縣惠來葵潭,創辦了一所戰時中學——三民中學。這所中學名譽上是中學,實則是培養抗日的骨幹隊伍。學生一百多人大都是海陸豐青抗會的會員。校長是東團第二團副團長吳棣伍,海陸豐中心縣委書記鄭重與劉騰光會商,決定派中共黨員郭堅到該校任教員,秘密負責該校的黨支部書記。聘請有一定地位的東團成員鄭邦英為該校顧問,並通過他撥出東西捐款一千元,作為學校的經費。

三民中學採用延安抗大的模式,生活上軍事化,教員生活相當刻苦,每月按東團團員待遇毛劵12元,工作則常常挨至深夜。教學內容有“朱德游擊戰爭”“ 哲學講話”“論持久戰”等,課外活動則組織學生到陸豐界的龍潭 古寨 雙坑等村莊,對農民進行坑日救國的宣傳教育。學生通過學習 鍛鍊,思想覺悟不斷提高,後來都成為海陸豐革命工作的骨幹。

陸風參加學習的進步青年有曾毓識 楊庭開 范作謀 魏粦玉 李德球 莊歧洲 陳編 林文彬 柯宗安 陳鶴年 還有內湖的陳**(一說是陳漢彬)碣石的戴**等十多人。他們學習期間表現很好,莊歧洲等七人被吸收為中共黨員。

(五)服務團為中華民族的尊嚴貢獻了一切,為祖國的革命事業奮鬥不止。

海外僑胞愛國愛鄉的熱忱,不怕犧牲的精神,激發了陸豐民眾的坑日鬥志。陸豐縣在坑日戰爭中犧牲的烈士有朱榮 陳編 李振雄 朱耀庭 鄭樞等二十多名。海陸豐旅港回鄉服務團副團長朱榮,一九三八年春從南洋檳榔嶼,帶領旅港同胞四十多人,回到海陸豐。他們到陸豐後,一面以服務團團副的公開身份,向陸豐縣國民黨當局宣傳抗日,一面與陸豐過去的老同志秘密接頭,籌劃重建黨的組織。為了打開坑日的局面,他深入附城的農村,組織青年學生開展坑日宣傳,組織抗日民眾武裝,當他到河口國小開展坑日救亡宣傳時,反動地主用錢雇了刺客,朱榮被殺了。服務團向各界揭露了國民黨與反動地主狼狽為奸,殘殺抗日愛國僑胞的滔天罪惡,激起了公憤。服務團通過艱苦卓傑鬥爭的磨練,立場更加堅定,鬥爭更加堅決。服務團團員林瑞等湖東鎮上田山,教育原新四軍被國民黨繳槍後回家當土匪的黃良 蔡標 ,成立陸豐縣人民自動坑日救國軍,在碣石鎮 南塘鎮 湖東鎮一代貼出布告,可恨國民黨當局又調軍隊圍攻上田山,隊伍被打散。林瑞等又輾轉回到鍾超武的守備隊,教育官兵一致抗日,嗣後,因部隊給養無著,部隊解散,林瑞等再回到陸豐農村組織農民武裝,為抗日積蓄力量。

“廣東省民眾坑日統帥委員會工作團”陸豐工作隊,隊員李振雄是陸豐縣大安鎮人,他隨團回到陸豐後,受到服務團不怕犧牲為國捐軀精神的影響,到海豐縣聯繫組織“海陸惠三縣抗日游擊隊”不幸為國民黨特務發現被捕,一九四零年七月犧牲於韶關監獄。

在戰時中學學習的陳編,後來參加了東江縱隊 東縱組織小分隊,挺進增城敵後開展游擊,消滅日寇。他被任命為增 從 番南區區委書記,犧牲於大圩山崗上。

歷史證明,服務團所培養的坑日骨幹,後來大多數成為解放戰爭的領導骨幹,為黨組織的建設和人民解放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狀哉!華僑 港澳同胞對中華民族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將載入史冊,流芳千古。

資料 資料
林瑞[抗戰老兵] 林瑞[抗戰老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